東華大學人社院舉辦《彈幕/垂簾》教師著作分享會,開啟一場精采 的文學閱讀盛宴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11月14日,於圖書館楊牧書房舉辦馬翊航教授今年8月出版的「《彈幕/垂簾》教師著作分享會」,現場並展有甫獲2025年臺灣金典獎的七部大作,其中馬教授去年9月出版的《假城鎮》亦名列其中,成為新作登場外的另一個亮點。本次活動亦邀請在各類文學研究領域之翹楚的王鈺婷教授,進行一場文學對話的饗宴。
活動開場由中文系吳冠宏教授主持,介紹馬教授是今年八月華文文學系新聘教師,臺大臺文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是創作評論質量皆斐然可觀的生力軍,使將以「創作」為名的華文系如虎添翼。接著馬老師以誠摯的聲情為大家揭開《彈幕/垂簾》的奧祕,他指出該書的設計採取非典型的「雙冊」編排想像,同時開放「橫排左翻」、「直排右翻」兩種進入方式。其中《彈幕》收錄與原住民族、人權、影像主題相關的篇章,從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的手稿出發,到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的玉山登頂證收結;《垂簾》則著眼性別、酷兒與身體的討論,也囊括對求學、編輯、評審等其他「文學工作」的所思所感。在嚴肅的議題面向上,彈射、彈奏出或輕或重的文學足跡。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王鈺婷教授來對談,王教授為臺灣戰後女性文學、散文研究、臺港文藝等文學研究領域之翹楚,她提出深叩環節的關鍵問題:如具有作家/學者/編輯身分,如何看待這樣複合身分對於創作者身分之思索?臺灣散文是以抒情美文為主流,在以往的類型論研究少有公共式書寫,如何看待此一類型文類的相關效應?並請教馬老師,如何將《假城鎮》與《彈幕/垂簾》展開互文性的對讀…等,為此次論壇,展開高密度的探問。
令人驚豔的是酷兒與比較文學研究專家的許甄倚副院長也亮麗現身,她從英美文學的散文型態本多公共式書寫著墨,將原處於臺灣散文的類型思考拉抬到世界文學的比較格局上,開拓性十足,也讓我們看到文學無遠弗屆的身影。
馬教授以感性的語調、條理清晰的陳述來回應以上的提問,諸如打破公/私的界域,他的創作可以合而觀之,但各有進程。他為創作書寫摸索、演練、舖展出更多可能的未來:諸如勞動、社群、族語、知識普及、轉譯…等諸多複合式與多功能的角色。
《盲目》一書中的「靈魂樂意處,步伐便輕盈」,正可印證今天論壇的風景,儘管精彩的活動終將結束,但閱讀的享受、交流的悸動,仍在每一張聆聽者充實而有光輝的容顏上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