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走入山林,走進文化-東華大學「山林中的耳祭」推動全民原教,體驗布農射耳祭與釀酒智慧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4-22
SDG指標: SDGs10,SDGs04,SDGs08,SDGs11
與太平部落族人及中平部落事務組長進行合影
與太平部落族人及中平部落事務組長進行合影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事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辦之「山林中的耳祭-布農族射耳祭歲時祭儀走讀與釀酒文化體驗」,於4月12日熱鬧展開。此次活動結合傳統祭儀見學、部落走讀與手作體驗,帶領20位來自校內學生與教職員深入花蓮卓溪鄉太平部落及萬榮鄉馬遠部落,進行一場與文化、土地與情感的深度文化體驗之旅,具體實踐全民原教理念。

射耳祭儀前鳴槍儀式
射耳祭儀前鳴槍儀式

活動自清晨六點啟程,首站來到太平部落,參與布農族重要的射耳祭儀式。該祭儀讓參與者近距離體驗布農族對於狩獵、祖靈與世代傳承的尊重與信仰。射耳祭為布農族重要歲時祭儀之一,象徵青少年成為獵人前的訓練與成年禮,也體現族人與自然共生的價值觀。在祭儀過程中,由中平部落事務組長-妲力禡.拿亥蘇嵐親自講解祭儀規範與文化意涵,包含儀式中的歌謠、誇功與鳴槍順序,以及背後所代表的歷史故事與禁忌。這些口述傳統與文化知識,是課本中難以學到的寶貴內容。

本次活動亦邀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卡拉鄒農學生會一同參與,他們以傳統歌舞進行文化展演,展現原青族群對文化的自信與創意。學生以行動回應文化,從身體記憶出發,舞出對族群的認同與敬意,與在地部落形成深刻交流。透過參與式學習,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文化接受者,而是文化實踐者與傳遞者,展現出族群文化持續傳承的希望與力量。

馬遠部落青年馬詠恩進行釀酒前禁忌解說
馬遠部落青年馬詠恩進行釀酒前禁忌解說

下午赴馬遠部落,由在地布農族青年、同時也是東華校友的馬詠恩老師,帶領大家親手體驗布農族傳統釀酒技術。從糯米的挑選與浸泡、蒸煮,到認識天然酵母與發酵技法,每一道工序都融入族人與自然共處的智慧。學生透過實作過程,體會釀酒不僅是技術層面傳承,更蘊含著文化溫度與族群情感連結。手作過程中充滿歡笑與交流,學生與部落居民在互動中拉近彼此距離,建立深刻文化連結。

部落族人帶領孩童進行射耳儀式
部落族人帶領孩童進行射耳儀式

參與學生紛紛表示,活動讓他們重新看見文化不只是書本上名詞,而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方式。有學生表示:「我一直很嚮往學會釀酒,這次真的親手完成,也更理解它背後蘊含的文化精神。尤其在射耳祭中,頭目的細緻講解讓我聽見課本以外的知識,像是獵到鹿該怎麼處理,這些文化背景太珍貴,收穫滿滿。」另一位學生則回饋:「最令我感動的,是看到不同族群原住民在歌舞中的團結,那種彼此沒有隔閡、共同完成祭典的氛圍真的好美。相較都市的冷漠,部落裡人情味讓我看見原住民族包容與樂天。這樣的文化互動,是我心中真正的人間樂土。」

「山林中的耳祭」不僅是文化體驗活動,更是東華大學落實「全民原教」教育政策的具體展現。透過走入部落、親身參與以及深度對話,師生不再僅是外來觀察者,而是文化的參與與理解者,真正讓原住民族文化走進生活、走進心中。東華大學感謝太平部落與馬遠部落熱情接待與知識分享,亦感謝所有參與者投入與共感,使這場山林文化之旅得以圓滿成行、意義深遠。感謝太平部落與馬遠部落熱情接待與知識分享,也感謝每一位參與者的投入與共感,讓這場文化之旅在山林間流動,在心中發酵。」


《➜English Version》

中平部落事務組長-妲力禡.拿亥蘇嵐親自帶領師生做祭儀文化解說
中平部落事務組長-妲力禡.拿亥蘇嵐親自帶領師生做祭儀文化解說
糯米處理講解
糯米處理講解
糯米釀製經2週時間發酵後處理方式解說
糯米釀製經2週時間發酵後處理方式解說
將釀製好的糯米放進乾淨之擠汁袋後,由學生體驗如何用人工方式擠出好喝的糯米釀
將釀製好的糯米放進乾淨之擠汁袋後,由學生體驗如何用人工方式擠出好喝的糯米釀
將蒸好的糯米放置在桌面冷卻,過程中要將糯米翻鬆鋪平
將蒸好的糯米放置在桌面冷卻,過程中要將糯米翻鬆鋪平
體驗最後與馬遠部落族人進行合影
體驗最後與馬遠部落族人進行合影
現場邀請長官來賓進行報戰功及飲酒歌謠吟唱
現場邀請長官來賓進行報戰功及飲酒歌謠吟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