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林茂耀-變動中的太魯閣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12-23
SDG指標: SDGs15,SDGs04,SDGs11
張伯浩教授與講者合影念並頒發感謝狀
張伯浩教授與講者合影念並頒發感謝狀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本學期第十三場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邀請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先生,同時也是東華大學觀光與遊憩所校友,為我們介紹太魯閣地貌在地震前與地震後的轉變。

東華大學張伯浩老師為這場演講拉開序幕:「上個學期邀請時還沒有發生0403大地震,沒想到後來遭逢地震,也對太魯閣的地貌造成重大影響。太魯閣一直都是臺灣重要觀光景點,今天邀請林茂耀先生來分享,在0403大地震後的太魯閣,有哪些變動與不變的深刻故事。」

「我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是解說,以及用各種方式跟大家分享國家公園的故事,除了口頭,還有展示、影片、解說牌等方式。」林茂耀先生以自己的工作作為演講開始,緩緩說道:「我記得上次來東華分享,主要就是跟大家分享太魯閣的美好與特別之處,希望大家能找時間來走走看看。但今年因為4月的地震,導致太魯閣的地貌有重大的轉變,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從一個解說員的角度來看地震之後太魯閣的現狀,以及我們可以用甚麼觀點來看待這些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

0403於7時58分,規模7.2的地震震醒全臺的我們。當天早上,林茂耀先生在地震後驅車前往太魯閣上班時,經過七星潭看到海上揚起的灰塵,心想完了。走上太魯閣的公路,山壁上的碎石鋪上公路,光禿禿的山巖峭壁,顯示著地震重創太魯閣後的地貌模樣。

這是我們一起經歷過的0403。雖然都是經歷同樣的0403,但每個人的感受都非常不同。林茂耀先生播放當初訪談親身在太魯閣山上經歷0403大地震的郭女士與同行夥伴,他們幾位在地震發生時正在太魯閣山上回到部落的家,千鈞一髮,一路躲過落石和山貌的改變,回到部落的家後卻還要面對裂開的家園。

前一天還美到不行的砂卡噹步道,隔一天就被震垮了。「0402我還去走砂卡噹步道,當時真的很美,沒想到隔天就被震垮了。我在太魯閣工作30幾年,越瞭解這個地方,心裡就會越清楚:這裡有很大的機會發生大地震,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沒想到就在今年發生。」

但也是因為地震所帶來的推擠與隱沒,才造就太魯閣的鬼斧神工和精雕細琢。地震隔天,所有太魯閣門口商店全部關門,從此以後幾乎沒再開了。在這裡仰賴太魯閣生活的人非常多,太魯閣已成一個產業鏈,觀光客需要飯店、導遊、旅行社、交通,當地就產生各種產業機會。

除了對於民生經濟的影響,在生態環境上地震也使許多山壁變成荒土。於是他們找了一群志工隊,一起去採收臺灣原生種的種子,並協助分類、製作成種子球。種子球內含有有機土、黏土、種子和水,希望透過種子球這樣的小行動,以及環境教育的志工活動,減少外來種種子的傳播,試著在荒土上種下一些些臺灣原生種的希望。「撒這些種子球,不一定有用,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你如果沒有撒下種子,就不可能有機會,但你如果撒下種子,可能就有一點點機會。」

講者娓娓道來作為解說員的感觸
講者娓娓道來作為解說員的感觸

最後林茂耀先談到太魯閣的颱風,並帶大家看過去太魯閣過去所經歷的各種大颱風與地震災害。「颱風跟地震或許就是臺灣的宿命,也因此變動,就是太魯閣的不變。」

颱風、地震對地貌的影響非常劇烈,這也提醒我們,對於大自然要有尊敬與敬畏。如果太魯閣的地貌不再變動,可能就沒有這麼精彩的鬼斧神工,以及這麼美麗的山與溪流,變動就是太魯閣永恆不變的道理。太魯閣的溪和峽谷,地震所造成的抬升與颱風所形成的溪流下切,這兩個強大力量,才造就非凡的山貌地景。

或許從人的角度來看,0403就是一個災害,因為它帶來生命、經濟的損失;但是如果縱觀臺灣的歷史,這4百多年的歷史,0403這個地震,在臺灣抬升的過程中,可能就只是一個小小的皮碎掉落下來。在臺灣多元的擠壓、抬升、地震、颱風等,不斷在重塑地形樣貌,這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

我們在看待地震,看待颱風,可以嘗試從「以人為中心」的思考角度抽離。如果從地質事件的角度去看的話,這或許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地貌改變事件而已。臺灣每年大概有2萬2,100 個有感地震,約70%發生在東部隱沒帶和碰撞帶。如果臺灣沒有地震,也沒有颱風,太魯閣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群山環繞,臺灣或許就沒有高山。

在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如果沒有高山,那個地方很有可能就是沙漠。因此高山其實提供一個生機盎然、生物棲息的環境。如果臺灣沒有地震、沒有颱風,可能就沒有這麼美麗的山和森林,沒有豐沛的水,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物種,很有可能臺灣的土地就彷彿沙漠一樣,毫無生氣。

最後,林茂耀先生說:「這次0403地震重創太魯閣,我會有一點小難過,但更多的是不難過,因為我知道,這本來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